宏觀時事
一、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
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11月19日在安徽合肥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作書面致辭。
劉鶴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指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要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必須深刻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劉鶴指出,制造業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對推動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質量至關重要。我國正在經歷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刻轉變,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更高水平、更有競爭力的制造業。必須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保持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合理比重。各地方、各部門要切實為制造業企業解決當前的現實難題。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制造業企業的金融信貸支持,保證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
劉鶴強調,創新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為企業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探索“企業出題、科研機構答題”的新模式,優化國家實驗室體系,用好各類國家創新基地,引導和幫助企業專注主業、敢于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開放與合作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國要攜起手來,共同維護供應鏈創新鏈暢通。中國政府將繼續堅定推動高水平開放,對國內外企業一視同仁,歡迎各國企業家分享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機遇。
來源:人民網
二、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 龔正揭牌并啟動全數字化交易系統
上海數據交易所揭牌成立儀式暨2021上海全球數商大會昨天在滬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為上海數據交易所揭牌并啟動全數字化交易系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副市長張為分別致辭。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朱芝松為交易所首單交易頒發紀念證書。
數據已成為當今世界核心經濟資源和基本生產要素。上海數據交易所的成立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的生動實踐,是推動數據要素流通、釋放數字紅利、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國際數字之都”的應有之義,也有望成為引領全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上海模式”。
上海數據交易所聚焦數據交易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等關鍵共性難題,形成系列創新安排。成立當日,數據交易所完成數據產品掛牌20個,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類,部分首單交易達成,如工商銀行和上海電力達成交易的“企業電智繪”數據產品等。
會上,上海市數據交易專家委員會同步成立,31位在法律合規、金融交易、數據產業、數據安全、公共管理、綜合經濟等領域的專家,將為數據流通交易提供咨詢意見和專業指導。浦東新區發布了促進數商集聚創新發展政策,未來將發揮數據交易所的輻射功能,以張江科學城和臨港新片區為重要載體,建設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加快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會上,30家數商代表還進行了現場簽約。
來源:解放日報
產業政策
三、北京率先落地智能網聯乘用車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Apollo獲國內首個自動駕駛訂單
11月25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對外發布《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并向部分企業頒發國內首批自動駕駛車輛收費通知書。當天,百度Apollo獲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收費訂單,這標志著自動駕駛正迎來“下半場”——商業化運營階段。
來源:新華網
國資國企
四、創建國資國企綜改試驗示范城區邁出堅實步伐
11月19日,多家媒體的目光聚焦深圳寶安。這一天,寶安交通集團所屬4家企業聯合混改項目正式簽約,這是全國首例4家國企聯合混改項目,也是寶安區第一例實施管理層和核心骨干持股的國企混改項目,是深圳市屬、區屬國企協同聯動的一項生動實踐,標志著寶安區加快創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城區邁出堅實步伐。
來源:新浪財經
行業資訊
五、制造業大會合作項目703個!投資總額5821.8億元!
聚焦十大新興產業,更加注重會前精準對接,通過“云招商”“云對接”“六百對接”等活動,加強客商和項目的預對接、預撮合,創新建立“一庫+兩單”客商資源轉化機制,“一庫”,就是依托大會會務系統,建立“客商+項目”信息庫,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大會“客商對接需求清單、各地對接意向清單”;建立大會項目通報推進機制,將通過月跟蹤、季通報、年考核,開展項目實地核查,推動項目簽約成果更快轉化升級。截至目前,大會促成合作項目703個,投資總額5821.8億元,其中在大會期間集中簽約項目399個、投資總額3743.2億元。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制造業項目占比高。制造業項目656個、投資總額5334.9億元,分別占總量的93.3%、91.6%,占比分別較去年大會提高10.1個和13.5個百分點。從產業分類看,十大新興產業項目463個、投資總額4353.9億元,分別占總量的65.9%、74.8%。從項目規???,投資總額10億元及以上項目167個、投資總額4219.1億元,分別占總量的23.8%、72.5%。其中100億元及以上項目7個、投資總額902億元。
二是滬蘇浙投資比重大。來自滬蘇浙地區的投資項目281個、投資總額2417.2億元,分別占總量的40%、41.5%,占比分別較去年提高3.7個、7.3個百分點,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將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三是補鏈強鏈效應強。簽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類項目66個、投資總額1463.7億元,涉及整車集成、智能網聯、動力電池、電驅電控、氫燃料電池等領域。簽約新一代信息技術類項目87個、投資總額917.3億元,將助推打造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投資180億元的晶合二期及配套項目,開展12英寸晶圓代工、40納米OLED驅動芯片工藝技術開發等,將完善合肥集成電路產業鏈;投資110億元的合肥維信諾模組生產、投資65億元的舒城AMOLED柔性顯示與5G智能二期等項目,將助推打造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簽約通用航空、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等高端裝備制造類項目99個、投資總額525.6億元,將助力我省打造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其中大型無人直升機核心部件研制基地、海鷹航空蕪湖產業發展基地、航空航天高端自主軸承產業化等項目將助推蕪湖市加快完善航空裝備產業鏈。
來源: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
六、北交所開市首日后首迎新股 公司增至82家
北交所數據顯示,開市首周,81只北交所上市股票合計成交212.49億元,較開市前一周增長158.69%;價格全周整體上漲3.75%。
從本周前兩個交易日情況來看,11月22日和23日,北交所上市股票總市值分別為2804.16億元和2901.06億元,成交金額分別為20.24億元和29.86億元,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來源:新華社
七、安徽將聚集十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園
11月28日,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經省政府同意,《安徽省特色產業園建設指南(試行)》正式出爐。今后,全省將聚集十大新興產業,在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及特別政策區,認定一批特色產業園,并在項目布局、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支持。
安徽省特色產業園,是指在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及特別政策區內,以“區中園”形式申報的以首位產業或某一核準的主導產業為發展方向,特色優勢明顯、產業鏈條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科學規范、創新能力突出的產業集聚區。
“原則上,同一類型的特色產業園,全省不超過5個?!笔“l改委地區處相關人士介紹,經申報、審核、評審后,報省政府審定同意,省發改委將對特色產業園進行授牌,并統一命名為“安徽省+地名+產業內容+特色產業園”。
今后,特色產業園將聚焦安徽省重大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新興產業。經過3—5年培育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認定工作不改變開發區現有管理權屬。
被認定的特色園區,將獲得專項資金支持;全省還將支持特色產業園有關項目申報國家政策和專項資金,并設立開發區發展省級股權投資母基金。
今后,安徽將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特色產業園的投入;支持特色企業上市融資,對特色產業園內企業上市、在新三板及省股權交易所掛牌融資等,按規定獎勵。
接下來,特色產業園用地統一納入所在設區市、縣(區、市)用地統一供應管理。對缺乏可盤活土地資源且項目建設確需土地指標的,支持流轉使用脫貧地區節余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對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可采用50年出讓年期。
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安徽將支持現有工業用地通過廠房加層、廠區改造、內部用地整理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積率,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除了鼓勵特色產業園內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今后,安徽還將鼓勵園區開展區域品牌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園區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設立專業化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中心。對特色產業園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規定據實扣除后,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安徽省發改委地區處相關人士介紹,省發改委將對特色產業園實行動態管理,每三年進行一次復核。
來源:人民網
八、“隱形獨角獸”500強發布,合肥居全國第五位!
11月26日,第二屆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大會在合肥市拉開帷幕,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如何成為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是引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代名詞”,是區域創新能力、創新活力、創新生態的“風向標”。
會議期間,2021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榜單發布,合肥市有33家企業入圍,位列全國第5。
來源:人民網